日本汽車製造商Mazda於5月12日舉行2025年3月期(即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財報說明會,由社長兼CEO毛籠勝弘、CFO財務長Jeffrey H. Guyton與財務與成本管理高層藤本哲也共同出席。Mazda在報告中指出,雖然年度營收首次突破5兆日圓(約新台幣1兆283億元),但在全球競爭加劇與品質問題導致出貨量下滑等挑戰下,整體出現「增收減益」的局面。
根據財報數據,Mazda本期營收達到5兆189億日圓(約新台幣1兆323億元),較前一年度的4兆8,277億日圓成長約4%,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營業利益卻由去年同期的2,505億日圓大幅下滑26%,僅為1,861億日圓;營業利益率也降至3.7%。經常利益則從3,201億日圓驟降至1,890億日圓,減幅達41%。純利益亦下滑45%,僅達1,141億日圓。

毛籠社長表示,儘管北美市場銷售持續強勁,且大尺寸車款如CX-50、CX-80銷售穩定推升整體業績,全球銷量較去年增加5%,但由於全球競爭加劇、品質課題處理導致出貨量減少,使營業利益遭受明顯壓力。針對未來展望,毛籠指出,由於當前仍處於各國政策談判過程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波動性居高不下,故暫無法合理預測本年度的具體業績。
毛籠社長更強調「我們預計在第一季財報公布時,將根據屆時的政策進展與市場變化進行更進一步的評估與更新,並審慎因應相關衝擊。」
面對潛在的關稅衝擊,Mazda已擬定應對方針。毛籠指出,公司將與供應鏈夥伴與經銷商攜手,優先保護就業與營運穩定,並致力於維持全球銷售與去年相當的水準。他表示,公司正積極推進可控範圍內的變動費與固定費削減,並已準備多項可行對策,務求將關稅影響降至最低,甚至視本次危機為提升經營韌性的重要契機。
Mazda於說明會上同步回顧「2030年經營方針」的第一階段(2022至2024年)成果。毛籠指出,透過北美市場的強勁成長與大型車款的推出,公司成功提升營收與淨現金流,整體進度大致符合預期。美國市場銷量突破43萬台,墨西哥亦突破10萬台,創下歷史新高。

同時毛籠社長也感謝經銷商、業務夥伴與客戶的支持,讓公司得以穩健進入第二階段(2025至2027年)。未來,公司將實施「資產精簡戰略(Light Asset Strategy)」與「Mazda製造革新2.0」,透過強化開發與生產效率,推動多元電動化解決方案,並聚焦於改善資本效率與供應鏈結構,實現變動費與固定費各削減1,000億日圓的目標。
在全球市場方面,Mazda將把美國市場成功經驗拓展至中國、日本、泰國等地區,中國市場方面,公司將推動與長安汽車共同開發的車款如EZ-6與EZ-60上市並拓展出口。日本方面則聚焦都會市場的行銷加強與通路建設,泰國則推進銷售網重組與小型SUV的開發與出口。此外,公司也規劃於印尼當地生產「CX-30」,並將於第二階段期間推進下一代「CX-5」純電車(BEV)開發與全球佈局,並加速導入自製Hybrid與最新引擎技術「SKYACTIV-Z」。
毛籠社長強調,「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Mazda自2023年11月起,已針對約1萬2,000名間接員工推動名為「BLUEPRINT」的組織風土改革活動,並計劃在2025年4月至5月間推展至約1萬1,000名工廠第一線員工,打造促進挑戰與成長的職場文化。公司亦正積極更新技術人才招募策略,尤其針對生成式AI等尖端技術,加強與企業合作與首都圈據點建設,並推動人事制度改革與多元職涯發展路徑,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專業發揮空間與歸屬感。
儘管當前國際經濟與政策環境充滿挑戰,但Mazda仍展現出在成本控制、全球市場多元化布局與人才投資上的積極企圖心。從創下5兆日圓營收新高,到推動中長期經營策略的穩步前進,這家歷史悠久的日系車廠正以更具韌性的姿態迎戰全球汽車產業的新局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