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高級汽車品牌Audi近日宣布,計劃在2029年前裁減7,500名員工,主要涉及行政、開發等部門,以提高運營效率並降低成本。該公司預計,此舉每年可節省超過10億歐元(約新台幣358億元),同時將投資80億歐元(約新台幣2,865億元)於德國廠區,推動電動車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裁員計畫與轉型目標Audi表示,裁員計畫將以「目標情境」為基礎,透過減少官僚流程來加速品牌發展與創新,與工會達成的協議也確保,至2033年前不會因業務因素進行強制解雇。根據Audi的說法,當前的經濟環境日益嚴峻,全球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加上政治不確定性,讓企業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在電動車市場方面,來自中國的低價電動車強勢進攻,使得Audi和母公司Volkswagen集團的財務狀況承受壓力。此外,美國對進口車可能加徵的關稅,也可能促使Audi考慮在美國設立生產基地,以降低潛在成本。
Audi首席執行官Gernot Döllner表示:「Audi必須變得更快速、更敏捷、更有效率,這意味著我們無法避免人事調整。」他強調,公司將重新聚焦於高端市場,提高品牌形象與產品品質,而非追求銷量上的增長。

重點投資及產線調整Audi計畫在Ingolstadt工廠新增入門級電動車產線,並於Neckarsulm廠區發展人工智慧和數位化技術。此外,公司將投入2.5億歐元(約新台幣89億元)設立「未來基金」,用於研發新一代電動車生產平台,以確保未來電動車的生產競爭力。
Audi工會代表Rainer Schirmer表示:「我們成功確保了這些生產基地的未來發展,內卡蘇爾姆工廠將成為整個Audi集團的人工智慧與數位化中心。」工會領袖Joerg Schlagbauer則坦言,這次談判十分艱難,但最終雙方仍能達成協議,確保財務上的靈活性,並為未來投資提供空間。

市場壓力與策略調整近年來,Audi的市場表現不如預期,2023年銷量下滑11.8%,而其營運利潤率也從2024年前三季的7%下降至4.5%。此外,由於歐洲市場需求疲軟,Audi決定關閉其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導致額外的財務負擔。值得注意的是,Audi曾於2023年強調將全面轉型電動車,並計劃在2026年推出最後一款搭載傳統燃油引擎的車款。然而,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公司現在決定繼續發展燃油車技術,以提升燃油車型的電子架構,使其更具競爭力。
Audi自2019年起,已裁減約9,500個生產崗位,當時的策略是透過減少人力來挪出資金,加快電動車轉型。然而,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不如預期,使得該公司如今不得不重新調整策略。未來展望儘管面臨裁員及市場挑戰,Audi仍計劃加強其電動車戰略,並持續投資於數位技術,以保持競爭力。分析人士認為,Audi的最新策略顯示其逐步調整「純電動化」的計畫,轉向更加務實的電動與燃油車並行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