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白熱化,各大品牌紛紛調整策略應對。根據日媒報導,日本車廠龍頭豐田集團選擇另辟蹊徑,計畫在中國市場實現一項重大突破:「2027年於上海設立獨資工廠,專門生產旗下豪華品牌Lexus的純電動車款。」這一舉措若成真,不僅是豐田首次在中國以獨資方式建廠,更讓Lexus成為首個在中國設立獨資工廠的日系品牌,也是繼Tesla上海超級工廠後的另一個獨資工廠。

跳脫合資生產模式,效仿特斯拉建廠策略
回顧過去,外國車廠若要在中國市場進行國產,通常須透過與大陸本土企業的合資模式,所以Toyota的車款在中國便是由「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兩家合資企業負責。然而,自2018年中國政府放寬外資限制以來,加上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特斯拉成為首家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企業,帶動了當地電動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次,豐田集團希望複製特斯拉的成功模式,並計畫在上海建立專屬於Lexus電動車生產基地,也改變過去Lexus都是進口導入中國的模式。據日媒報導,該工廠計畫專注於電動車的生產,預計首款車型可能是曾經亮相過的純電概念車LF-ZC或定位更高端的LF-ZL。這些車型不僅具備新一代模組化電動車平台,還有望搭載先進電池技術,實現接近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

豐田集團為何選擇上海?
選擇在上海建廠的背後,是豐田對中國市場的深遠布局。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還擁有完整且高效的零部件供應鏈。外媒報導指出,獨資建廠能幫助Toyota集團降低生產成本,提升Lexus品牌在中國的新能源車競爭力。回顧Lexus於2023年在中國的銷量約18萬輛,較2022年增長3%,成為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中少有的亮點,進一步證明該品牌在高端市場的潛力。
所以,Lexus上海獨資建廠,一改過往不在中國設廠生產的堅持,也顯示豐田集團希望在新能源車競爭激烈的大陸市場能再創銷量高峰,實現品牌的電動車目標。同時,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樞紐,具備吸引高端人才和供應鏈資源的優勢,可望替集團扭轉現階段在大陸的電動車劣勢。

豐田集團的目標與挑戰
根據Toyota集團的規劃,Lexus要在2030年達成年銷售100萬輛純電車的目標,並於2035年實現全球車系100%電動化。此次建廠的關鍵在於加速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生產,縮短供應鏈週期,以更快的速度響應市場需求,還為中國帶來高附加價值的就業機會,也能幫助大陸政府實現吸引外資、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目標。
儘管選擇上海建廠具有多重優勢,但豐田在中國仍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本土品牌如BYD比亞迪、NIO蔚來、理想汽車、吉利汽車在電動車技術與市場佔有率方面具備相當的優勢,Xiaomi小米也來勢洶洶。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及政策變化也可能對這一計畫帶來挑戰,因此,能否真正達成Toyota集團的目標仍充滿變數。

比Toyota Century SUV更豪華的LF-ZL旗艦休旅即將問世?
日媒表示,此次建廠計畫的首款量產車型有望是概念車LF-ZL的量產版本,最快有機會於2026年亮相,2027年投產。這款定位為Lexus最新旗艦SUV的車型,內裝設計豪華程度被視為Lexus版的Century SUV。
LF-ZL車型特點如下:
- 車身尺寸與外觀設計
LF-ZL的車長x車寬x車高預計為5,300×2,020×1,700mm,軸距更是達到3,350mm,為車內提供了極為寬敞的空間。不僅如此,其外觀採用了Lexus全新設計語彙,簡潔而富有力量感。前臉配備銳利的日行燈和流線型頭燈,燈組設計從前輪拱延伸,呈現強烈的運動氣息,增加了辨識度。 - 內裝與舒適性
內飾方面,LF-ZL豪華程度可望媲美、甚至更優於Century SUV。後排座椅不僅擁有可調整的腿部支撐,還採用高品質織物進行覆蓋,提供無與倫比的舒適性。同時,車內配備最新的人機互動技術,讓乘客體驗到最先進的科技與豪華結合的配備。 - 續航與動力技術
LF-ZL預計將搭載新一代棱柱形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輕量化的特性,續航里程上看1,000公里。車輛採用一體式壓鑄技術打造模組化車身架構,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也縮短了生產週期。此外,該車將搭載先進的AI系統,能夠學習駕駛者的習慣並自動調整車輛性能。 - 科技與安全配備
車內配備12.8吋中控螢幕,整合了最新的多媒體和導航功能,並支援遠端升級。而集團最新的主動駕駛輔助與安全配備將全數上身,實現更優異的駕駛輔助效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