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戰報/2024年11月電動機車,光陽靠「這一招」逆勢成長

在整體市場放緩的背景下,Kymco光陽成為一大亮點。(圖片來源/ Kymco)

進入2024年的尾聲,台灣電動機車市場依然充滿競爭與變化。根據最新數據,11月全台電動機車總掛牌數為7,728輛,相較於10月下滑7.5%。儘管如此,今年1至11月的累積掛牌數已達73,639 輛,顯示全年電動機車市場依然保持穩健的態勢。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Gogoro Jego系列的表現穩健,11月掛牌數達到3,187輛,累計全年銷量已突破2萬台大關。(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然而,11月的市場動能似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正值全台瘋狂關注世界棒球12強賽的時期,許多汽機車品牌的行銷活動、廣告與宣傳聲量都被棒球熱潮蓋過。在11月進榜的前10名車款中,有7成車款的銷售數字較上月減少。然而,即便在競爭激烈且市場趨緩的情況下,電動機車龍頭品牌Gogoro與競爭對手Kymco光陽依然展現出顯著的市場韌性,維持亮眼表現。

11月份銷售量前10名品牌

排名品牌銷售量 (輛)市佔率(%)上月比(%)1~11月累計銷量(輛)
1Gogoro睿能5,03565.1586.0149,407
2Kymco光陽1,93325.01118.8816,543
3中華e-Moving4095.2965.764,071
4Yamaha山葉1291.67143.33686
5Aeonmotor宏佳騰1211.57159.211,260
6泓創340.44212.50121
7eReady台鈴270.35192.86300
8PGO摩特動力240.31104.35347
9Hartford(能海電能)110.14157.14163
10捷穎30.04100.0080

總市場7,728100.0092.5373,639

更多新聞:銷售戰報/2024年11月台灣機車總市場,陳傑憲代言效益維持住三陽Jet SL+銷量?
更多新聞:銷售戰報/2024年10月電動機車,Gogoro靠「這個」大幅成長12%

Gogoro 11月掛牌數為5,035輛,儘管較10月下滑14%,但其市場佔有率依舊高達65%,穩坐龍頭地位。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Gogoro Jego系列的表現穩健,11月掛牌數達到3,187輛,累計全年銷量已突破2萬台大關。這款定位更年輕化且價格親民的車型,在年輕騎士族群中頗具吸引力。

11月份銷售量前10名車款

排名車款銷售量 (輛)市佔率(%)上月比(%)1~10月累計銷量(輛)
1Gogoro Jego3,18741.288.1420,745
2Kymco S67709.993.65,336
3Kymco i-One6999.0133.66,349
4Gogoro Viva Mix4495.881.59,054
5Gogoro Viva XL4255.497.14,402
6e-moving 勁炫1252943.853.13,093
7Gogoro Delight2523.2794,345
8Kymco i-One Fly2413.1544.72,002
9Gogoro Viva2082.646.9835
10Gogoro Pulse1932.4160.82,083

在整體市場放緩的背景下,Kymco光陽Ionex卻成為一大亮點,11月掛牌數達到1,933輛,相較於10月逆勢增長18%,市占率提升至25%。其中,Ionex系列的i-One Fly表現尤為出色,單月掛牌241輛,顯示光陽在產品與行銷策略上的靈活應對正逐步奏效。

Kymco 11月銷售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其10月中旬推出的全新「88利集省」單電池資費方案。(圖片來源/ Kymco)

Kymco 11月銷售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其10月中旬推出的全新「88利集省」單電池資費方案。這項針對低、中、高用量客戶設計的方案,提供每月最低188元起的換電服務,而高里程用戶則享有最多882公里的行駛優惠。優惠方案長達48個月,同時延長雙電池「498騎到飽」優惠至36個月,滿足多元用戶需求。這些彈性的資費設計,吸引了以通勤為主的消費者,進一步鞏固Kymco在電動機車市場中的地位。

彈性的資費設計,吸引了以通勤為主的消費者。(圖片來源/ Kymco)

中華e-Moving雖然位居第三,但11月的銷售表現相對不如預期,單月掛牌數為409輛,較10月下滑近34%,市占率下降至5.2%。在面對Gogoro與Kymco更具吸引力的資費與技術方案時,如何持續增加話題與能見度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才能重新吸引消費者目光。

e-Moving單月掛牌數為409輛,較10月下滑近34%,市占率下降至5.2%。(圖片來源/ e-Moving)

隨著2024年進入最後一個月,Gogoro憑藉其完整的換電生態系統與與主攻通勤的入門車款,依然穩居市場領導地位;而Kymco則通過資費創新,以及多元產品策略成功逆勢增長。從趨勢來看,誰能替廣大通勤族節省荷包與移動成本,或許就有機會能在銷售表現寫下佳績。對於品牌而言,則是考驗其技術創新與行銷策略靈活性的關鍵時刻。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GranTurismo Folgore紀念版車型發表,限定生產110台致敬百年傳奇

Next Post

BMW iX小改原型車曝光,Neue Klasse化頭燈引進動力有望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