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血統「國產車」制定,8月上路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政策,也就是俗稱的國產車自製率新規範風暴持續延燒。近日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發出聲明指出,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近年於政府重要政策施行上不僅未能及早通知會員、協助會員準備,會內更出現有心人士落井下石,存有「魚死網破」心態,恐破壞公會秩序。為此,吳清源表達強烈不滿,並宣告自即日起退出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

外傳,以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品牌並在國內組裝生產,同時擁有SYM三陽機車品牌,目前在機車市場站穩銷售冠軍位置的三陽工業宣告退出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與經濟部產發署7月底宣告於8月上路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政策有關。為此,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於12月2日發出聲明指出,三陽工業一向支持車輛國產化政策,也恪遵法規,退出台灣區車輛同業公會主因在於公會無法善盡溝通與協助會員責任,並出現有心人士可能破壞公會內秩序與和諧。
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聲明全文如下:
針對今日媒體報導三陽工業退出車輛工業同業公會 (下稱:車輛公會) 一事,本人說明如下:車輛公會自詡是車輛業的大家庭、車輛產業與政府之間的重要窗口,惟令人遺憾的是該會近年於一些政府重要政策上,除未能及早知會會員、協助會員做好準備外,會中更有有心人士以落井下石、魚死網破之心態破壞會中秩序與和諧。在此,我重申對車輛公會之強烈不滿並宣布三陽工業即日起退出車輛公會。
至於其餘國家政策云云,皆為媒體揣測,三陽一向恪尊法規,也支持車輛國產化,絕無不滿亦或不配合之說。
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聲明
對於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宣告退出車輛公會,車輛公會對外指出,政策發布前經濟部產發署即持續與公會以及業者交流意見並說明政策施政方向。不過,由於公會當時尚不明瞭政策影響範圍、施行方式與時間等具體內容,僅能就所取得資訊安排會議轉達予各會員車廠討論,同時將會員車廠意見反映給予經濟部產發署。公會更說明,政策說明會召開後,也積極爭取是否能夠給予車廠緩衝期,但最終未獲產發署首肯。

儘管三陽工業旗下南陽實業所代理之Hyundai品牌MPV車款Custin受到「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政策上路影響,儘管原屬於Hyundai為中國市場開發,並在中國生產的車款,但在評估台灣市場國產MPV級距出現真空之下,於2022年11月引進銷售,並迅速成國內熱銷車款之一。同時,在2024年第三季時還傳出三陽工業開始試組裝2.0升動力版本消息。不過,在「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政策幾乎是以突襲式於8月實施,Custin的身份也直接受到影響,連帶影響Hyundai的國產新車佈局。
儘管受到「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政策影響,據了解三陽工業確實正如吳清源董事長所言,持續配合政府法規並且加速提升國產車自製率,以期儘速讓Custin的產能恢復正常,待產發署審核通過,即有望回到Hyundai在台灣的國產車銷售行列中。
延伸閱讀: